近日,省委、省政府作出決定,對2019年度全省各條戰線上涌現出的50個“人才工作先進單位”進行表揚。在列入評選范圍的縣(市、區)、開發區、高校院所、企業以及醫療機構5個領域中,我市申報單位在前4個領域均有斬獲,推薦的環翠區、高新區、哈工大(威海)、天潤聯合集團全部上榜,入選領域、入選數量均居全省16地市首位。
2019年以來,全市各級組織部門樹牢第一資源理念,堅持黨管人才原則,聚焦人才支撐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,持續加大招才引智力度,全力優化人才發展環境,用開放靈活的政策、精準對接的平臺和細致入微的服務,引得八方英才來威“落地生根”。年內新增“泰山學者”6人、“泰山產業領軍人才”27人,入選數量全省第一,來威就業創業大學生數量同比增長21.1%,創新人才不斷涌現、創造活力競相迸發的生動局面正加速形成。
平臺為基,產業賦能,打造雙招雙引樣板間
作為威海的中心城區,環翠區一直都是高端人才的集聚地。為放大這一“天然”優勢,環翠區聚焦“十強”產業發展態勢,按照“一產業一中心”的思路,以高??蒲性核?、研發機構和專家團隊為支撐,打造了威海創新園等高端創新平臺及9處專業化分中心,面向全球優質項目和高端人才開展“雙招雙引”,靶向引進信息技術、新材料等領域高層次人才30余人,培育泰山產業領軍人才7人,形成“創新中心+高端人才+引導基金+產業基地”的創新創業系統,2019年入選國家級孵化器和省級專家服務基地。圍繞打造對外人才開放新高地,承辦“2019中國威?!H英才創新創業大會”,邀請28名中外院士等170名高層次人才參會,舉辦“英才匯翠”創新創業大賽,打造國際化人才交流品牌,為建設高質量發展首善之區提供國際智力支撐。
三鏈融合,四方聯動,構建產業人才新高地
高端產業集群是威海高新區的靚麗名片。為推動人才發展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,高新區堅持“產業鏈—人才鏈—創新鏈”的閉環發展思路,出臺17條人才新政,全部聚焦重點產業,推動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精準匹配。圍繞醫療器械、電子信息等特色產業鏈,精準繪制產業緊缺人才地圖,推動人才引進向團隊式、鏈條式轉變,新入選市級以上重點人才工程專家31人,為新落地大項目招引緊缺人才180多名、輸送技能人才3000多名,為打造千億級產業鏈提供充足人才支撐。圍繞拓展創新平臺體系,采取“事業單位+公司制”模式,參與組建郭永懷高等技術研究院等高端創新平臺,已轉化成果100多項、孵化項目37個。圍繞深耕日韓人才資源,承辦中韓(威海)人才交流合作大會,發起成立“金橋聯盟”,架起國際化人才交流“新金橋”。
優化資源,搭建橋梁,勇做校地合作排頭兵
大學因城市而興,城市因大學而盛。哈爾濱工業大學(威海)扎根以來,充分發揮工科名校資源優勢,推動學校建設與地方發展協同并進。依托“一校三區”共享師資和雙基地導師資源,布局服務計算技術、智能裝備制造、特種海工裝備、復合材料技術等20多個特色學科和科研團隊,培養省級以上重點人才工程專家18人,市級專家50余人,夯實校地合作科研基礎。作為全市“1+4+N”創新體系的重要一環,哈工大威海創新創業園成立一年來,已引進8家專業技術研究院、孵化科技企業11家、吸納高層次人才600余人;簽訂橫向技術合同189項,橫向科研項目合同簽訂金額達1.09億元。主動搭建人才項目對接橋梁,積極融入招才引智重大活動,承擔威海人才協會運營工作,有力推動優秀人才和科研成果向我市匯聚延伸。
精準蓄力,厚植沃土,建設才企共贏試驗田
天潤聯合集團是我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優秀代表。公司牢固樹立“人才優先發展”理念,打好“引才、育才、用才”組合拳,累計入選省級以上人才工程專家21人,榮獲“山東省引進高層次人才重點支持企業”榮譽稱號。聚焦行業領先技術和高端人才,高標準打造院士工作站等高端科研平臺,引進一流人才領銜“大型單體船用曲軸球墨鑄鐵”等技術攻關,綜合性能居世界領先地位。深化“人人是才、崗位成才”理念,實施人才培養“藍天計劃”,引進選拔608名技術骨干和青年員工進行全方位培養,30余人獲高級職稱,11人攻讀博士、碩士學位。分層設計4條員工晉升通道,50余名普通員工成長為高級技師,享受部門經理待遇。完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,高標準配備了149套“天潤人才公寓”,切實解決人才安居之憂。